01/新聞中心
010-60294863
新聞中心
- 河北商貿學校大廳文化設09-13
- 中國學校文化建設大趨勢07-26
- 學校文化建設應遵循的2206-09
- 沈陽中醫院學校校園文化05-24
- 學校辦學特色應該體現在11-17
-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校園文08-14
- 校長怎樣建設校園文化?08-10
- 如何提升教室的聲學舒適08-05
- 學校家具應如何設計?08-05
- 校園景觀文化|山東公路技07-14
國內外對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綜述
作者:金火炬時間:2019-01-24 14:15:01來源:佚名 點擊量:0
一、國內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研究綜述
國內學者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校園文化建設的口號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熱潮。國內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校園文化的定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學說:意識形態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一種群眾意識,是學校根據社會成員的參與以及逐漸養成的認同的群體思想文化意識。綜合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體制、教育環境、校風校風等的綜合體現。氛圍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彌漫于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以及他們的環境的氛圍等。第二,校園文化的功能研究,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校園文化的功能有著不同的看法,賈九斌(2009)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與識別》中將校園文化的功能從校園物質文化功能、制度文化的功能、精神文化功能等幾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凌宏彬(2003)在《論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中從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協調功能等方面,提出完善學校的總體規劃,建設科學有效的校園制度文化,健全校園物質文化和創建校園精神文化方面培養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第三,關于校園文化的發展方面。國內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階段劃分不一致:蘇國紅(1999)從邏輯歷史的關系的角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四個時期,校園文化的萌芽期(1978-1984)這一時期校園文化形式單一,學習熱成為主流,校園文化的初建期(1984-1989)政治熱沖擊校園,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校園文化的重建期(1990-1993,1993-),校園文化失范轉向校園文化的全面重建。
二、國外研究概述
各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教育理念的不同,導致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培養出的人才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不過分地注重物質條件的優越,更多的是堅持“人化”,以人為中心,適應人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體現傳統人脈的延續,富有文化和時代的氣息,更加注重開放性,注重科研和產業的結合,像世界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看不到圍墻,標語,卻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理念,校園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恰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早期研究校園文化的約翰•亨利•紐曼,指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通知識的場所,大學是一個推動社會探索,使各種發現得到不斷完善和證實的地方。”他認為大學的主要職能就是傳播知識、推廣知識、追求知識。王世紅(2009)英國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堅持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理念,在制度文化方面采取嚴格規范而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學生的教育引導,借助宗教、公德教育課進行教育,處處,事事體現了“以人為本”。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大學總是營造出一種有利于探索真理、認識真理的價值并掌握真理的創造性的智力文化”。他提出“大學是一種文化中心”的大學文化觀點。洪堡在《論柏林高等學術機構的內部和外部組織》等論文和文件中,提出認為大學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發展科學、開展研究,即大學具有雙重職能。薛為春等(2004)德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學術自由,趨向國際化交流,吸引世界優秀人才,注重實踐性,實行人性化教育。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確立、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注重大學在人文與科學重新融合的基礎上向綜合化發展,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汪昌平(2005)在《中西校園文化比較研究》中就中西校園文化的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差異、價值觀的差異等做了分析。王德廣在《美國大學校園文化特點及其對我國高校的啟示》中論述了美國校園文化的八大特點和三大發展趨勢,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重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協調發展,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外來文化與高校校園自身文化高度整合等。相對國內,國外更加注重校園文化的人本性質,從多方面考慮人的發展,考慮學校的長遠戰略發展。日本、韓國、英國、德國、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人才中都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這些特點是我國在以后的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三、國內外關于校園文化研究評價
國外學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相對國內學者的研究來說,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比國內要成熟的多,不僅注重物質文化的建設,更多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研究深度和廣度上呈現不斷深化的趨勢。國內學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經驗,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理論創新點不足,多數研究局限于大同小異的觀點,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單一,缺乏綜合性研究,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度不夠,多是重復前人的研究,對于現實的指導意義非常有限。研究多是宏觀層面,缺少微觀層面的研究深度。第二,研究多停留在點和面,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多停留在舊有的觀點,對出現的新問題關注不夠,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歷史與發展,與不同社會文化形態的結合的研究相對失衡,研究的領域應協調發展,全方位關注。
國內學者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校園文化建設的口號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熱潮。國內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校園文化的定義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種學說:意識形態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一種群眾意識,是學校根據社會成員的參與以及逐漸養成的認同的群體思想文化意識。綜合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體制、教育環境、校風校風等的綜合體現。氛圍說,有的學者認為校園文化是彌漫于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以及他們的環境的氛圍等。第二,校園文化的功能研究,不同的專家學者對校園文化的功能有著不同的看法,賈九斌(2009)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與識別》中將校園文化的功能從校園物質文化功能、制度文化的功能、精神文化功能等幾個方面分別進行論述。凌宏彬(2003)在《論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中從校園文化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協調功能等方面,提出完善學校的總體規劃,建設科學有效的校園制度文化,健全校園物質文化和創建校園精神文化方面培養適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創新人才。第三,關于校園文化的發展方面。國內學者對這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階段劃分不一致:蘇國紅(1999)從邏輯歷史的關系的角度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四個時期,校園文化的萌芽期(1978-1984)這一時期校園文化形式單一,學習熱成為主流,校園文化的初建期(1984-1989)政治熱沖擊校園,校園文化活動形式多樣,校園文化的重建期(1990-1993,1993-),校園文化失范轉向校園文化的全面重建。
二、國外研究概述
各個國家的文化底蘊、教育理念的不同,導致在校園文化建設上的模式存在很大的差異,培養出的人才也是各有特色。日本的校園文化建設并不過分地注重物質條件的優越,更多的是堅持“人化”,以人為中心,適應人的精神需要,提高人的修養,陶冶人的情操,體現傳統人脈的延續,富有文化和時代的氣息,更加注重開放性,注重科研和產業的結合,像世界著名的早稻田大學,看不到圍墻,標語,卻是一種耐人尋味的理念,校園文化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對早稻田大學的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恰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早期研究校園文化的約翰•亨利•紐曼,指出“大學是一個傳授普通知識的場所,大學是一個推動社會探索,使各種發現得到不斷完善和證實的地方。”他認為大學的主要職能就是傳播知識、推廣知識、追求知識。王世紅(2009)英國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堅持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為根本的理念,在制度文化方面采取嚴格規范而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學生的教育引導,借助宗教、公德教育課進行教育,處處,事事體現了“以人為本”。德國著名的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指出“大學總是營造出一種有利于探索真理、認識真理的價值并掌握真理的創造性的智力文化”。他提出“大學是一種文化中心”的大學文化觀點。洪堡在《論柏林高等學術機構的內部和外部組織》等論文和文件中,提出認為大學不僅要培養人才,還要發展科學、開展研究,即大學具有雙重職能。薛為春等(2004)德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自己的特色:依法治校、學術自由,趨向國際化交流,吸引世界優秀人才,注重實踐性,實行人性化教育。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更加注重學生主體性確立、個性化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注重大學在人文與科學重新融合的基礎上向綜合化發展,對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進行了不少有益探索,汪昌平(2005)在《中西校園文化比較研究》中就中西校園文化的人文關懷與科學精神差異、價值觀的差異等做了分析。王德廣在《美國大學校園文化特點及其對我國高校的啟示》中論述了美國校園文化的八大特點和三大發展趨勢,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重視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協調發展,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外來文化與高校校園自身文化高度整合等。相對國內,國外更加注重校園文化的人本性質,從多方面考慮人的發展,考慮學校的長遠戰略發展。日本、韓國、英國、德國、美國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培養人才中都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這些特點是我國在以后的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三、國內外關于校園文化研究評價
國外學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相對國內學者的研究來說,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比國內要成熟的多,不僅注重物質文化的建設,更多的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國際交流與合作,在研究深度和廣度上呈現不斷深化的趨勢。國內學者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經驗,但仍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研究理論創新點不足,多數研究局限于大同小異的觀點,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單一,缺乏綜合性研究,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度不夠,多是重復前人的研究,對于現實的指導意義非常有限。研究多是宏觀層面,缺少微觀層面的研究深度。第二,研究多停留在點和面,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多停留在舊有的觀點,對出現的新問題關注不夠,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歷史與發展,與不同社會文化形態的結合的研究相對失衡,研究的領域應協調發展,全方位關注。
- 上一篇:專家論學校文化建設?
- 下一篇:一校一品、一園一品